供求信息
新时代文明实践|立足五大平台 着眼群众需求 把玉都文明之花深植民心

日期:

2024-04-20

  原标题:新时代文明实践|立足五大平台 着眼群众需求 把玉都文明之花深植民心

  岫岩作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试点县,自2019年启动岫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来,不断强化和依托阵地建设,整合资源,积极搭建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五大志愿服务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受百姓欢迎,更在创建文明城市、助力疫情防控、促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取得明显实效,把文明素养深植民心,浇润着新时代岫岩文明之花在玉都大地上生根发芽、娇艳绽放、久久飘香。

  岫岩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县委书记任中心主任,各级书记任所、站负责人,成立由组织、宣传、文化、科技、工青妇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整合优势资源。通过整合一线党建、文化、科技、妇女儿童等各部门阵地资源,加强文化广场、图书室、活动会堂、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一线综合体”,将各部门下辖的240余处服务阵地、23个网上发言平台纳入文明实践阵地,实现专兼结合,搭建起自上而下、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中心、所、站三级体系健全,网络覆盖全县24个乡镇街道205个村(社区),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扎实开展夯实了基础、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岫岩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不断建立健全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志愿服务总队队长的县级志愿服务总队,同时成立了8支常备队伍,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技科普、法律服务、卫生环保和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队,还不断充实全县各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建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如树人公益助学帮困志愿服务队、玉都博爱助老帮困服务队、苏子沟镇山花剧团文艺宣讲志愿服务队等12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都长期活跃在岫岩大地,注册志愿者达到65000余人,占全县总人口13%以上。目前,岫岩已形成了“1+8+N”的志愿服务良好格局,为服务护航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活力。

  近年来,岫岩从始至终坚持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抓手,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科普、体育健身五大平台,开展“讲、评、帮、乐、庆”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活动蕴含着崇尚文明的风尚,使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

  打造理论宣讲平台,开展特色理论宣讲。先后成立了“道德模范宣讲团”“文明家庭宣讲团”等队伍,以文艺表演、大喇叭宣讲等多种形式,有声有色地为群众开展理论宣讲。其中,山花文艺宣讲团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胡吉全老人,围绕党史教育、乡风文明等内容编写出对口词、快板书、黄梅戏、东北大鼓、三句半等,多种文艺形式的40多个节目在全县各乡镇进行巡演,用小文艺讲大道理,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如今,这个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省志愿服务精品项目。

  打造教育服务平台,开展未成年人教育服务。岫岩发挥农家书屋等资源优势,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服务,特别是岫岩偏岭爱心公益书屋志愿服务队,几年来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为当地儿童开展读书会、亲子互动、心理咨询、小小义工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被列为省精品服务项目。此外,岫岩还开展学习雷锋事迹、家乡史教育、防灾减灾消防安全演练、关爱留守儿童等一系列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受到群众一致认可和欢迎。

  打造文化服务平台,彰显岫岩特色文化。立足满乡、岫玉、非遗项目等岫岩特色文化符号,陆续开展了玉雕节、满族文化大集、农民丰收节、福满万家、送文化下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还充分的发挥非遗传承人作用,把非遗项目教学授课作为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开展了皮影戏进校园、东北大鼓进村屯、剪纸书画展、满族文化展等活动,慢慢地加强全县的文化凝聚力感召力。

  打造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助力农村增收。组织食用菌、种养殖专家等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全县种植、养殖农户家中开展实地技术指导,为百姓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精准服务。同时,科普工作者们还通过科普“e”站和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详细讲解科普展品、“三农”科技方面政策,助推洋河草莓、新甸合顺小柿子、杨家堡奇异果、牧牛香菇、石灰窑滑子蘑等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产品,使广大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打造健身体育服务平台,促进全民健身。组建了广场舞、太极拳、徒步、登山、骑行、跑步等多支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健身体育活动,同时全县每年组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群众体育赛事,为体育爱好者提供服务。岫岩还组织医护专家组成志愿者队伍,经常性举办爱心义诊等志愿服务,推动开展文明健康主题活动,特别在全地区疫情防控、小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岫岩中心人民医院的“天使之翼”志愿服务项目被列为市精品项目。

  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200余次、特色活动600余次,形成了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特色化、主题化、实效化的鲜明特点。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建设,总结和推广前期试点工作经验,岫岩在全县各乡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一乡镇一品牌”活动。各乡镇都结合自己特点,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志愿服务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偏岭镇围绕“教育服务,文明实践”的建设主题,突出打造教育志愿服务品牌,利用农家书屋,组织返乡大学生及教师志愿者,课余时间为当地留守儿童和有需要的学生开展捐资助学、阅读辅导、作文讲座、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等社会公益活动,为农村孩子搭建共同进步的纽带和桥梁。偏岭爱心志愿服务团队近年来共开展各类公益活动300次,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次,出动爱心车辆1000余车次,爱心时长2万余小时,共接待借阅图书近万人次。偏岭爱心扶贫协会从最初的4人,已发展成为592人的大团队。

  岭沟乡以党建教育基地为依托,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组织全国最美家庭、市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向广大村民讲解家庭家风、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乡村振兴等内容,受到广大村民普遍认可和欢迎。特别是获评“全国五好家庭”的林福昌老人,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常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走进村屯巷尾、田间地头,用拉家常的方式向广大村民讲解家庭家风、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乡村振兴等内容,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向广大村民讲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受到群众欢迎,林福昌的宣讲也成为岭沟乡文明实践活动中的品牌和招牌。

  洋河镇以乡村振兴产业基地为依托,组建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使科技兴农成为志愿服务品牌。“为什么花生在地面上开花,而在泥土里结果”“草莓苗病虫害防治”“趣谈火龙果、猕猴桃和葡萄的前世今生”等话题,接地气的科普让民众能听得懂、记得住,深受老百姓欢迎。同时深入田间地头,为老百姓讲解传统农作物施肥与缓控施肥的区别,比如,“如何节约用肥量”“如何减少用药量也能达到最佳灭虫效果”等,先后提供生活、生产妙招300余条。

  各乡镇立足本区域,突出特点、发挥优势,以群众的需求和认知为导向,培育和壮大志愿者队伍,形成了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一乡镇一品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各有特色、有滋有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全地区创建文明县城走向纵深提供了有力支撑。

  志愿者是文明实践活动中的一面面旗帜,更是党委政府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助力。

  志愿服务助推文明城市创建。近年来,岫岩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力结合,把志愿服务作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最磅礴的力量。动员全县党员机关干部志愿者带头参与文明创建,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实行县直部门与各基层单位志愿服务共建结对制度,对全县各社区和重点部位进行包保对接,设定每周四为“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主题日”,全县机关干部投身于志愿服务,围绕礼让斑马线、劝阻行人闯红灯、城乡卫生清理等公共文明主题,在分担区内履行志愿者职责,到岗到位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岫岩也成功获评省级文明城市。

  志愿服务促进乡村振兴。在全县各乡镇,经常能看到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干部化身为环境卫生清理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引导村民提高文明意识,增强村民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的生活意识,手拿扫帚、铁锹等工具与群众一起清理垃圾、杂物及枯枝落叶。在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等中心工作中,各乡镇志愿者跃动的身影为村庄增添了一抹亮眼的色彩,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志愿服务筑起防疫长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县文明办对全县志愿者发出倡议,吹响了一线抗疫的志愿服务“集结号”。全县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向“疫”而战,用众志成城的信念和冲锋在前的担当,全面打响了疫情防控战役。现场秩序维护、扫码测温、疫情卡点值守、疫情防控宣传、后勤保障等,到处可见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通过电话、小喇叭、微信、上门等多种形式,一方面及时将权威信息、疫情资讯、防控科普知识传达给居民,奏响防疫宣传“最强音”;另一方面热情参加核算检验测试、信息排查、“易鞍码”推广、卡点监查值守等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构建覆盖全县、联防联控、精准高效的疫情防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为守卫一方净土筑起了坚实的堡垒。

  近年来,岫岩发挥“互联网+”功能,拍摄录制岫岩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片在全县宣传推广,开展岫岩新时代文明实践“一镇一品牌”系列宣传活动,还通过岫岩融媒体等线上平台大力宣传岫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县播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信息千余条,分别在中国文明网、央广总台国际在线、中国县域经济报等国家级媒体刊播,在学习强国辽宁平台、潇湘晨报等省级媒体刊播50余次,在鞍山文明网、鞍山日报、鞍山云APP等市级媒体刊播300余次,为全县“抓发展、促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能。